董松巖--從微電影走出來的80后千萬富翁
作者: 來源: 時間:2013-08-11 09:01:27 點擊次數:2417
中國電影迎來了票房爆發性增長的黃金時代,在輿論和業界的歡呼聲中,武漢伢董松巖乘勢而上,賺到了第一桶金。
2006年,他和同學合伙創立天堂映畫文化藝術公司。
從手執 DV的“游擊隊”發展成擁有多個拍攝團隊的“正規軍”,公司的年營業規模也從最初的區區幾十萬元一路飆漲。
董松巖的創業歷程,既有大時代背景下行業利好的驅動,也有他對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敏銳觀察。如今,公司的業務范圍橫跨影視廣告制作、微電影拍攝、營銷策劃等多個領域。年營業收入進入千萬元陣營。
初執導筒 緣于一篇課堂作業
2004年,還是一名大二學生的董松巖,由于影視課堂作業的拍片要求,頭一回拿起了DV機。可能連他自己也不會想到,九年后的今天,他能成為一家文化藝術公司的老板,靠拍片安身立命。
2005年,不需要再交短片作業的董松巖,拉著合作伙伴開始獨立拍片。對于那個時期的他來說,創業是根本沒想過的事情,在他心里,拍一部理想的片子,才是最美的追求。《燈火闌珊》是董松巖第一部長片,整個投資僅用了800元。然而,就是這樣一部自娛自樂的長片,竟然被一家出版商看中,并向董松巖支付了一筆3500元的版權費。
盡管版權費并不高,但對于還是學生的他來說,能夠得到市場的認可,已是一種莫大的鼓勵。隨后,董松巖一鼓作氣,連續拍攝了多部青春校園題材的片子。其中,一部名為《第一次》的短片,在網絡上的點擊率達到了數百萬。
在網絡上的成功,讓董松巖在學生群體中名聲大噪。2005年年底,他舉辦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次影片展映會,能夠容納1000多人的學生禮堂,被塞得滿滿當當。
當時間的拐點來到2006年,董松巖依然沒有創業的打算,大學時期的拍片經驗讓他發現,自己在專業技術上的積累還遠遠不夠。然而,影視專業方面學習的成本實在太高,董松巖決定投簡歷找工作。
接廣告保營收 原創短片做品牌
2006年年初,機會來了,湖北日報傳媒集團找到了董松巖,要求投資拍片。面對天上掉下的“餡餅”,董松巖牢牢地接住了。
4月,他再次拉起了大學時期的拍攝團隊,緊鑼密鼓地開始了各項工作。從劇本創作、海選演員、正式拍攝、后期制作,直到最后的影片展映,董松巖和他的團隊只用了半年的時間。這部完全以商業模式操作的影片,給了董松巖極大的創業信心,他發現,拍片子也能養活自己。
同年11月,董松巖在團隊的支持下,正式成立了天堂映畫文化藝術有限公司。此前,之所以沒有考慮通過拍片來創業,是因為他覺得,在版權意識薄弱的中國,一家以創作為主的影視公司很難生存下去,更不要說一家沒有任何背景的小影視公司了。
為了避免開業即倒閉的悲劇發生,董松巖在公司發展初期業務框架的搭建上,花了不少心思。和大部分同類企業不同的是,董松巖不僅只做原創短片,還兼顧做起了廣告短片的拍攝工作。
在董松巖看來,文化藝術固然重要,但一家文化企業,如果沒法首先存活下來,那一切都是空談。于是,公司一邊發動周邊朋友幫忙拉廣告業務,一邊不停地向視頻網站上傳高質量的原創短片。
“兩條腿”走路的董松巖,果然要比別人快一步。靠著拍攝廣告的收入,董松巖不但維持著生計,還為原創短片的質量提升上贏得了空間。
2008年,由董松巖指導拍攝的短片《八點差十分》,講述了一對年輕人因《楚天金報》結緣的故事,該片成功登陸央視電影頻道《愛電影》欄目,并借此與央視電影頻道建立了長期合作的關系。與央視、湖北日報傳媒集團楚天金報等國內知名媒體的合作,為公司樹立了品牌效應,由此帶來的廣告業務,更是成倍增長。
入股小制作團隊 分包業務做大產能
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,董松巖的成功,除了自身努力以外,還得益于他遇到了一個視頻交互網站高速發展的蠻荒年代。
在公司初創階段,網絡短片的質量基本還停留在業余玩票水平,這給董松巖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空間和時間。
時至今日,面對動輒投資幾十萬元的微電影,花幾百元拍條網絡短片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。網絡短片收看者口味的提升,使得如今大批影視制作專業畢業的學生們,面臨著無業可創的窘境。
事情都存在兩面性,對于占有一定市場份額的公司來說,當大投資的制作訂單紛紛找來,公司則面臨著生產能力滯后的問題。為了找出路,董松巖開始著手搭建平臺的工作。他以入股小型專業制作團隊和分包業務等多種形式,嘗試資源整合,以公司接單,再向小制作公司發放任務的方式,試圖擴大公司的生產能力。
在董松巖看來,微電影將是繼電視劇、電影之后,又一個全新的文化影視產業,誰能在發展初期打好基礎,將決定未來各自的市場地位。因此,在競爭還沒有完全形成的初期,先建立起良好的運作機制,這對于公司的未來發展至關重要。
如今,公司大部分營收仍然來自于廣告制作,但他相信,在未來的3-5年的時間里,收費觀看微電影的時代將會到來。而那時,才是真正屬于他自己的黃金時代。
對話
記者:《燈火闌珊》拿到版權費的時候是什么感覺?
董松巖:那個時候我還是學生,幸運地得到了楚天金報的關注,有人愿意幫作品出版,我們已經很興奮了,真沒想到還能夠拿到版權費。最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,一位在北京工作的朋友竟然還買到了盜版碟,這讓我們有點“受寵若驚”了(笑)。
記者:第一次拍投資片的感覺如何,和拍原創短片時有區別嗎?
董松巖:拍投資片盡管有資金支持,但要考慮的東西也比之前多了好多,不是那么自我了,現在回過頭看,還有很多讓人遺憾的地方。比如,劇本創作就很倉促。但對我來說,它的意義十分重大,是促使我想要創業的直接原因。
記者:創業之初,為何把廣告制作和原創短片兩項業務一起做?
董松巖:首先,從生產角度來說,廣告制作和原創短片沒有太大的區別,所以同時做兩項業務并不存在增加生產成本的問題。其次,在中國互聯網已經形成免費模式的情況下,單靠生產原創短片,企業是不可能活下來的。而只做廣告業務的話,對我們這樣一個沒有任何背景的公司來說,不能保證業務的來源,因此,必須通過原創短片來提升品牌影響力。事實上,很多客戶都是在網上看過我們的原創短片后,找上門來的。
記者:你對微電影的發展前景怎么看?
董松巖:微電影是一個全新的領域,潛藏著巨大的機遇。但從眼下來看,微電影的盈利方式還僅停留在簡單的軟廣告植入階段,并沒有形成以產品本身作為盈利主體的模式。但我相信,這個局面會隨著付費收看模式的形成而改變。到時候,微電影將會成為繼電影和電視劇之后,又一個巨大的文化產業。